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因袭,难易是不同的。少康功德虽然美好,仍然是中兴之君,和汉世祖(光武帝刘秀)相提并论是可以的。至于说汉高祖,臣等认为他优于少康。”[
曹髦说:“自古以来的帝王,功绩、德业、言论、行为,各有优劣短长,不一定创业之君都优秀、继任者全低劣。汤、武、高祖虽都是受命于天,贤圣之不同,我感到十分悬殊。少康和殷高宗(武丁)中兴的美好,夏启和周成王守文之兴盛,评定美德比较实绩,放到汉高祖那里去对照,我看到前者之长而未闻前者之短;只是前后两者遇到的时代不同,所以后人评定的功名殊异罢了。少康在国家灭亡后出生,身份降低为诸侯的奴隶,跋涉奔波四处逃难,仅仅保全了自己,(但之后)能够布施德行大用谋略,最终灭浇于过、灭豷于戈,成功恢复了大禹的功业,祭祀夏祖并在祭天时以祖先配祭,不丧失旧物,不是极大的美德极广的仁义,岂能建立这样的功勋?汉高祖趁着秦朝土崩瓦解的态势,倚仗一时的权术,单纯凭借智谋和武力来成就功业,一举一动,大多违反了圣人的法度;作为人家的儿子却多次使父亲处于危险中,作为君主却将贤明的宰相囚禁,作为父亲却不能保护好自己的儿子;去世之后,国家几乎灭亡。他如果和少康互换所处的时代,也许不能复兴大禹的功业。由此说开去,应该以夏少康为高而认为刘邦位居其下。各位爱卿细细讨论一下。”
第二天是丁巳日,课业已经讲授完毕,荀顗、袁亮等人说:“上古三代封邦建国,分裂国土来治国,到它们衰败的时候,没有土崩瓦解的态势,可以用道德怀柔天下,不能用武力征服天下。等到战国,弱肉强食,远离道德专凭智谋武力,所以秦衰颓时可以用武力争天下。少康布施德行,是仁者中的英杰;高祖凭借武力,是智者中的豪杰。仁与智不同,两位君主自然大相径庭。《诗经》《书经》中述说殷中宗和殷高宗,都列于大雅;少康功绩美行超过了二宗,列在大雅是明确的。少康更优秀,应当像您说的那样。”
崔赞、钟毓、虞松等人议论道:“少康虽然积累了仁德,但向上承蒙了大禹遗留下的恩泽和幸福,在内有虞、仍的援助,在外有靡、艾的帮助。寒浞邪恶,不对百姓施行德政,浇、豷没有亲近之人,外部内部都抛弃了他们。因此少康拥有了国家,是有可供凭借的条件的。至于说汉高祖,从布衣百姓间兴起,率领乌合之众,来成就了帝王的功业。评定德行那么少康更优秀,考核功绩那么汉高祖更胜一筹,说凭借的本钱那么少康处境较易,比较时代那么汉高祖更难。”
曹髦说:“诸位爱卿评论说少康凭借已有的本钱,高祖则从无到有进行创造,的确如此。但各位不知道上古三代,凭借仁德勋业成事是那样艰难;秦项之际,凭借武力成就功业成就功业是那样容易。况且最上等是立德,其次才是立功,汉高祖功劳高,但比不上少康的盛德普照。况且仁者一定有勇气,诛杀暴君必须动用武力,少康武功的辉煌,难道一定不如汉高祖吗?只是夏代古书散佚,旧时的文字缺失,所以丰功伟绩缺失无载,只有伍员粗略陈述了大概情况,他说恢复夏禹的功绩,不丧失旧物,效法祖先圣业,旧时的好章程不弄错,不是有才有德的全才,谁能和他相提并论?假使让三坟五典都留下来,少康的行为详细记载下来,难道还会有异议吗?”
说到这,大臣们都心服口服。中书令虞松上前说:“少康的事,离当代很久远了,相关古文无人了解,因此从古至今,评论家们没有谈到的,嘉言懿德隐没不见。您既然用心以古为鉴,贯通古今,又说出善言,赞扬凸显少康的杰出,使他的光彩在历史长河中闪耀,应该记下您的话成为文章,永远垂范后人。”
曹髦说:“我学识不广博,了解得浅薄狭隘,害怕自己说得不对;纵使有值得采纳的地方、料事能与实际相符,仍不值得重视。加以记载,只怕会在后世贤达中招来笑话,显出我的愚笨吧!”因此侍郎钟会退下后才评定编次记载下来。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