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关羽趁机乘大船进攻,擒于禁,斩庞德,乘势进军,将樊城围住。] 时樊城曹军只有数千人,城池被水淹没,水面离城楼仅有数尺,曹仁率军死守。曹操又派徐晃领兵去救樊城。[] 九月,相国西曹掾魏讽谋袭邺城,事泄被杀,相国钟繇也受牵连被免官。十月,曹操从关中赶到洛阳,亲自指挥救援樊城。[
孙权因关羽处其上游,不愿意让关羽势力发展,且他早有攻取荆州之心,于是联结曹操,准备以大将吕蒙偷袭荆州要地江陵。曹操接到书信后,将这一消息通知曹仁,命他继续坚守,自己进至摩陂(今河南郏县东南),临近指挥,又派兵十二营增援徐晃,命他反击关羽。经过恶战,关羽败走。不久,吕蒙偷袭江陵得手。关羽撤往益州,途中为孙权军擒杀。孙权将关羽的首级送到洛阳。至此,襄樊战役结束。[
壮士暮年
曹操在孙权擒杀关羽、取得荆州后,表孙权为骠骑将军、荆州牧。孙权遣使入贡,向曹操称臣,并劝曹操取代汉朝自称大魏皇帝。曹操将孙权来书遍示内外群臣,说:“这个小儿想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嘛!”曹操手下群臣乘机向曹操劝进。[] 曹操说:“如果天命在我,我做周文王足矣。”[]
建安二十五年(公元220年)正月,曹操还军洛阳,同月庚子日(3月15日[] ),病逝在洛阳,终年六十六岁,谥号为武王。[] 他临死前留下《遗令》(参见词条曹操遗令)。 根据曹操的遗嘱,他于二月丁卯日(4月11日)被安葬于邺城西郊的高陵。[] 曹操死后,其子曹丕袭封丞相、魏王官爵。
黄初元年十月辛未日(公元220年12月11日[] ),曹丕逼迫汉献帝让位,改汉为魏,于同年十一月癸酉日(12月13日[] )追尊曹操为武皇帝,庙号太祖。[
政治
惩办豪强
曹操的思想受儒家影响,崇尚仁义礼让,并试图以仁义、道德、礼让教民和行政,即“治定礼为首”。[] 另一方面,他在治国上强调以法治国。在当世战乱之下,要拨乱反正,只能采用刑法之治。曹操主张执法如山,强调法不阿贵。他说,法令“设而不犯,犯而必诛”。要求严格法令规章,赏罚分明,不官无功之臣,不赏不战之士。曹操重视执法者的人选和执法者以身作则的作用,认为这是贯彻法令、实行法治的保证。[] 为此,他起用王修、司马芝、杨沛、吕虔、满宠、贾逵等地方官吏,抑制不法豪强,收到了一定的成效。[] []
处于乱世之中的曹操既强调刑法,也没有忘记礼教之用。他始终尚礼重法,两手俱用,并在礼法并举、两手俱用中表现出了特有的谲诈之能。[
唯才是举
在人事管理方面,曹操主张唯才是举,这是曹操政治思想独具特色的地方。在汉末选官偏重门第、不问才德的情况下,他主张突破门阀界限,实行唯才是举。他认为,天地间,人为贵。要建功立业,只有靠人的智慧和才能,“任天下之智力,以道御之,无所不可”。他重视人的才能,鄙视德行礼教,认为遵守封建礼教的人不一定有开创事业的能力,有开创事业能力的人未必肯遵守礼教,所谓“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,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”。故而力主起用那些果敢英勇临阵力战之士,出身地位低微但有高才异质的人和“负污辱之名,见笑之行,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”的人才。并且明令要求下属“各举所知,勿有所遗”,不拘一格选官用人。[
曹操用崔琰、毛玠掌管选举,他们任用“清正之士”,“务以俭率人”,使得天下士人“莫不以廉节自励”,即使是权贵宠臣,“舆服不敢过度”。[] 以上变化,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社会风气的转变。
曹操的政治思想符合时代的需求,在统一、平定北方的事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。他主张的法治和唯才是举是对于汉代德化、孝治四百年传统的对抗和否定,在政治思想界引发讨论,对于后世人事管理思想的影响颇为深远。[
军事活动
黄巾起义之后,军阀混战,社会普遍出现了“民人相食,州里萧条”的荒凉景象。从初平二年(公元191年)至建安十三年(公元208年),曹操先后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据势力,统一中国北方大部地区。其平生主要发起(一部分未亲自指挥)或参与的军事活动如下:
历经时长
主战争
具体战役
初平二年(公元191年)至建安十三年(公元208年)
曹操统一北方之战
兖州之战;濮阳之战;定陶之战;宛城之战;曹操讨伐袁术之战;下邳之战;徐州之战;官渡之战;邺城之战;南皮之战;曹操攻乌桓之战
建安十三年(公元208年)
曹操平荆州之战
长坂坡之战;赤壁之战
建安十六年(公元211年)至建安二十年(公元215年)
曹操平定关中、凉州、汉中等战役
渭南之战;夏侯渊平凉州之战;曹操破张鲁之战;宕渠之战
建安十八年(公元213年),建安二十二年(公元216年)至建安二十二年(公元217年)
濡须之战
第一次濡须之战;第二次濡须之战
建安二十二年(公元217年)至建安二十四年(公元219年)
汉中之战
下辩之战;定军山之战;汉水之战
建安二十四年(公元219年)
襄樊战役
水淹七军;沔水之战
军事思想
曹操钻研兵法,有高深的军事理论,曾熟读孙武、吴起等前代军事家的著作,自著兵书十余万言(即《孟德新书》),“诸将征伐,皆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